Billionaire Jailed in Crypto Scam

引人注目的金融犯罪、技术与法律交错的案例,引发对数字资产治理与受害者救济的深刻反思。钱志敏案不仅是一宗规模巨大的诈骗与洗钱案,更是检验跨国执法、链上与链下证据整合、以及监管框架适应性的试金石。

案件概述与关键事实回顾

钱志敏(47岁),以“财富女神”在中国私人投资圈建立名声,通过其公司蓝天格瑞在2014—2017年间向超过12.8万名投资者兜售高回报投资产品,承诺回报率高达300%。为增加可信度,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等高规格场合展示其所谓“最新产品”。实质上,资金并未投入合法经营,而是被转换为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并进行隐匿与跨境转移。

2017年,钱志敏持假护照(化名“张亚迪”)逃往英国,并意图通过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一处高租金豪宅(租金约每月1.7万英镑)实施洗钱。2014—2017年累计涉案金额达约55亿英镑,属于迄今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诈骗案之一。伦敦警方于2024年4月将其逮捕,随后认罪并等待判刑;相关资产被大规模扣押,英国当局表示将采取没收措施,但部分中国受害者主张没收资金应返还给原投资者,形成跨境资产归属与赔偿的法律争议。

诈骗手法的技术与社会工程学分析

– 信任机制构建:案件充分利用名人化称号、在国家级外交场所的展示以及高回报承诺等手段制造信任假象,形成“权威背书”效应,削弱投资者的警觉性。
– 产品与宣传策略:以“保本高回报”“限时抢购”等营销话术刺激从众心理与时间压力,针对非专业投资者展开广泛铺排,形成庞大资金池。
– 币化与链上转移:将法币迅速兑换为比特币,利用加密货币的跨境流动性与匿名属性展开资金转移。常见手段包括多地址分发、冷热钱包分离、通过场外交易(OTC)和第三方中介转换、使用混币服务或交易所提现等,目的是增加追踪难度并实现资产脱敏。
– 洗钱路径设计:将链上资产通过分层转移进入离岸公司、购置不动产(如高端住宅)、高额租赁与奢侈消费等,形成“表面合法”的资金流向,以掩盖原始非法来源。
– 利用监管空白与合规盲区:在不同司法辖区之间寻找监管漏洞,利用跨境信息壁垒和取证程序差异来延缓或阻碍追查。

跨国执法合作与技术侦办要点

– 多边信息共享与司法协助:侦破依赖英国与中国执法机构长期沟通、证据互换与法律协作,包括银行记录、交易所合作信息、护照与出入境记录等传统线索与链上证据的结合。
– 链上取证与交易分析:采用区块链分析工具追踪资金流向,识别关键地址、时间窗与关联实体;将链上痕迹与交易所KYC信息匹配,是锁定最终受益人与实际控制人的关键步骤。
– 法律与程序挑战:司法管辖权划分、资产冻结与没收程序、受害者优先权的裁定等在跨国案件中极具复杂性。特别是没收资产后如何在不同国家受害者之间分配,既是法律问题也是政治与政策问题。
– 执法节奏与证据标准:证明“有犯罪意图”的链上行为需与链下证据互证,单靠链上转账并不足以直接构成洗钱认定;因此线索搜集与证据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对投资者、监管与行业的影响评估

– 投资者层面:高回报承诺与名人效应极易诱发群体性投资决策,造成广泛经济损失并动摇公众对加密资产的信任。长远看,类似事件会促使散户提高风险意识,但短期内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与监管压力。
– 监管层面:案件暴露出监管在跨境资产流动、OTC市场与去中心化服务监管上的盲区。监管机构面临两重任务:一是保护投资者、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维护创新活力,避免一刀切压制技术发展。
– 行业内在影响:合规交易所、托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更高的尽职调查与监管成本;同时行业自律与合规服务(如链上审计、受托托管、交易保险)将迎来发展机遇。

资产追缴与受害者救济的法律困境

– 没收与归属争议:英国当局拟将没收资金用于弥补公共财政,但部分中国受害者主张财产应优先返还原所有人。法律上需明确没收与民事赔偿之间的优先次序,并处理国际执行令与受害者权益的协调。
– 可能的法律路径:受害者可通过民事诉讼、国际司法协助、或参与没收资产的分配程序寻求赔偿。建立跨国受害者赔偿机制或由第三方受托管理的赔偿基金,能在程序上兼顾效率公正。
– 制度性建议:推动双边或多边司法协定,明确冻结、没收与受害者赔偿程序;在没收后设立透明、可核查的资产分配方案,优先考虑原始出资者的合法权益。

风险防范与政策建议(面向投资者、监管者与行业)

– 对个人投资者:保持理性、对高回报承诺持怀疑态度;核验项目背后的实际业务与合规记录;保留交易证据并优先选择受监管的交易平台或托管机构。
– 对监管者:补强跨境司法协作机制,建立针对加密资产的分类管理与追踪标准;强化对OTC与场外服务提供者的监管与信息披露要求;提升链上取证能力和数据共享平台。
– 对执法机构:加强链上链下证据整合的专业训练,建立快速冻结与协同处置通道;与私营链上分析机构、交易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缩短信息获取与核验时间。
– 对行业参与者:推动更高标准的KYC/AML合规、引入第三方托管与审计、开发消费者保护机制与赔偿方案;通过自律组织提高透明度,重建公众信任。

结语:制度与技术必须并重

钱志敏案证明,单靠技术优势或地方法律难以遏制跨境数字资产犯罪;同样,单纯依靠法律条文也无法替代及时的技术侦测与国际协作。未来治理框架应立足于三方面合力:完善法制与国际协作机制、提升链上取证与数据共享能力、以及通过行业自律与监管创新保护投资者权益。只有将法律、技术与治理并举,才能在保持金融创新活力的同时,守护公众资产安全与市场信任,减少类似巨额诈骗再次发生。

資料來源:

[1] www.telegraph.co.uk

[2] www.binance.com

[3] 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4] www.caproasia.com

[5] www.ntd.com

Powered By YOHO AI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