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 Forfeiture Hits Crypto Scams

引言

2025年华盛顿特区发生的这一联邦没收诉讼,不仅以数额和受害者数量震动业界,更将加密资产没收与受害者救济的问题推上法律实践的前沿。面对超过2.25亿美元被查封的USDT以及律师团队确认的逾7000万美元受害金额,法律人与技术团队如何协同、受害者如何有效参与、司法体系需做出何种调整,成为当下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案件事实出发,系统分析法律与技术交叉的核心难题,提出可行的诉讼与政策建议,旨在为律师、受害者、监管者与司法机关提供操作性强的参考路径。

案件回顾与规模评估

2025年6月18日,美国司法部公布查封价值逾2.25亿美元的USDT,认定这些数字资产与复杂的加密货币信任诈骗及洗钱网络有关。司法部已确认约600万美元对应60名受害者的资金流向,但The Crypto Lawyers PLLC通过深入追踪与证据对接,发现潜在受害者超过一百人,涉及被盗总额约7000万美元。律师事务所并肩Greenberg Traurig LLP与Boies Schiller Flexner LLP,寻求将更多受害者纳入联邦没收程序中,推动司法机关将被没收资产返还给合法受害者。

这个规模反映出两条事实:一是加密诈骗造成的资金外流速度与分散程度极高;二是政府已掌控的大宗资产与实际受害者之间存在识别断层。前者强调技术取证与跨链追踪的重要性,后者凸显法律程序中受害人申报、举证与参与机制的不足。

法律意义与程序性挑战

1) 没收法律性质与程序路径:联邦没收分为刑事附带没收与民事财产没收两类。刑事程序中,若被告被定罪,政府可依据相关法规没收涉案财产;民事程序则以财产本身为被告。加密资产的可变性和跨境性使得选择合适程序以及确定财产归属成为诉讼首要问题。

2) 受害者资格与举证负担:受害者若要在没收程序中主张返还,需证明其对被没收资产具有合法所有权或等同权益,并就资金被窃取的链路提供可信证据。多数受害者缺乏链上证据或交易凭证,导致在证明因果关系时处于劣势。

3) 证据保全与程序正当性:加密资产可以被迅速搬迁、拆分或混币处理。司法机关和民间律师均需在最短时间内申请资产冻结、传票与搜索令,以避免证据灭失。同时,保护被告与第三方(如交易所、钱包服务商)的正当程序权利也构成平衡点。

4) 跨境执行与司法协助:资产所经账户或交易所可能位于多个法域,需通过MLAT、行政合作或执法协作获取账户信息与资金流数据,时间成本高且受各国法律限制。

技术与取证:追踪方法与证据链构建

1) 区块链分析技术:利用聚类算法、地址关联、交易时间序列与匿名化工具识别可疑资金流。将链上数据与链下实体(KYC记录、IP日志、交易所数据)进行关联,是确认受害者资金去向的关键。

2) 交易所与托管服务合作:对接交易所的交易记录、提款申请、KYC信息和钱包映射,可形成链下证据链。律师可通过法院命令或合作协议获取这些数据,并用以证明资金来源与去向。

3) 解混与去匿名化策略:面对混币器、隐私币和交叉链桥时,需结合时序分析与资金切分模式,识别洗币路径。若资金进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需解析智能合约交互与池内份额变动。

4) 证据展示方式:将复杂的链上轨迹转化为法庭可理解的图示、时间线与关键交易快照,辅以专家证言,强化受害者主张的可信度。

诉讼策略与实务路径

1) 早期介入与协同取证:受害者代表律师应尽早与执法机关沟通,提出证据与受害者清单,争取在资产被进一步转移前冻结关键账户或获取保全令。

2) 申请成为没收程序中的权利主张人:在没收案件中,受害者可以依法提交权利主张(claim/petition),亦可在民事没收程序中提出异议,要求返还属于其的部分资产。律师要准备详尽的资金流证据与交易凭证。

3) 辅助民事诉讼与追偿:若没收程序不能覆盖全部受害者权益,或部分资产已转移至第三方,可通过民事诉讼追索不当得利、欺诈或转移财产的责任人,追索已去向的资产或财产替代物。

4) 集体行动与个别申述并行:针对大量散落小额受害者,采用集体诉讼或集中式权利主张可提高效率;同时对高额个案采取个别诉讼以确保优先受偿。

5) 和解与分配机制设计:若政府同意返还部分没收资产,应推动建立透明的分配机制,包括受害者资格审核、按损失比例分配与异议救济程序,防止二次伤害。

政策与监管建议

1) 建立受害者赔偿与快速通道机制:司法部门与监管机构可设立专门的加密资产受害者赔偿基金或快速申索通道,减少受害者在漫长诉讼中的等待成本。

2) 强化交易所合规与数据保全义务:要求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保留详尽的KYC与交易记录、IP日志等,以便在后续取证中提供关键证据;推动全球监管协调,缩短跨境取证时滞。

3) 标准化没收与返还程序:制定统一的法律指引,明确受害者申报标准、证据要求与没收资产分配优先级,平衡刑事没收与受害者权益保护。

4) 技术能力建设与国际合作:支持执法机构与司法系统构建区块链分析能力,并通过国际协作机制共享可疑地址库与取证经验,提高跨国追赃效率。

对受害者与法律团队的实操建议

1) 证据保存清单:保留交易截图、转账记录、通信记录、合同或投资说明、有关钱包地址及时间戳;尽早与律师沟通并提交信息,以便建立可用证据链。

2) 主动登记与信息共享:在政府或律师发起的索赔登记系统中及时登记,提供KYC与链上交易对应关系,参与证据核验与听证程序。

3) 选择专业团队:优先选择既懂区块链分析又熟悉没收程序的律师团队,并考虑与技术公司或取证机构合作,提升追赃成功率。

4) 预期管理:接受追赃过程可能漫长且部分资产难以追回的现实,考虑法律费用、时效与收益比,合理决策是否参与集体或个别诉讼。

结语:制度修补与长期治理

这起涉及2.25亿美元USDT的联邦没收与受害者索赔案件,既是一场对加密诈骗的法治回应,也是一项对现行法律、技术与国际协作体系的压力测试。通过加强早期证据保全、完善受害者申诉机制、提升跨境取证效率与建立更透明的没收返还流程,司法体系能够在遏制数字时代金融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者利益。未来需要法律人、技术专家与监管机构在规则制定与实务操作中持续磨合,推动形成能快速响应、有效追赃并兼顾程序正义的整体框架,使类似案件不再成为受害者孤军奋战的荒野。

資料來源:

[1] www.morningstar.com

[2] dilendorf.com

[3] www.lbkmlaw.com

[4] www.thenapierlawfirm.com

[5] www.sarilaw.com

[6] www.shipkevich.com

[7] www.law360.com

Powered By YOHO AI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