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25年9月发布的咨询文件CP25/25,提出将加密资产监管纳入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高层次监管架构。这一转向不仅反映监管重心从单纯反洗钱与推广监管拓展到治理、运营韧性、行为规范及消费者保护,也将对市场结构、参与者合规成本及跨境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梳理CP25/25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逻辑、监管实施的主要技术与法律挑战、对行业的短中长期影响,并提出面向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的可操作建议。
国际标准作为监管基石:逻辑与取向
FCA强调以国际公认标准为基础,旨在实现监管一致性、降低跨境监管套利并增强监管可互认性。将传统金融监管手册中的高层次标准(COND、PRIN、GEN、SUP)直接适用于加密资产企业,体现两点判断:一是加密资产业务在功能上越来越与传统金融重合;二是监管目标应由“金融活动所产生的风险”而非“工具的技术属性”决定。此举有利于:
– 统一合规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对规则边界的不确定性;
– 促进与其他司法辖区在执法与信息共享方面的协作;
– 将治理与运营韧性提升到与传统金融同等的监督高度,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外溢。
同时,将Consumer Duty纳入监管框架,意味着产品设计、营销和服务过程中必须嵌入消费者利益评估机制,推动行业从“可及性最大化”向“适配性与透明性”转型。
框架核心内容与监管创新点
CP25/25覆盖面广,既包括中心化交易所(CEX)、托管服务、做市与撮合服务,也触及质押、借贷、资产管理等业务形式。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 治理与董事会职责具体化:要求董事会具备对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与智能合约风险的识别与治理能力,明确高管问责机制;
– 运营韧性与技术安全:将对关键第三方、关键基础设施依赖、备援机制和恢复时间目标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实施红队演练、灾备演练与定期渗透测试;
– 行为规范与消费者保护并重:在披露义务、适宜性评估、利益冲突管理、透明费用结构和产品标签化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 风险分层与差异化监管:以业务性质与风险敞口为依据,对DeFi、稳定币、衍生品等采取不同监管措施,避免“一刀切”抑制创新。
这些设计反映监管思路从事后处罚向事前设计与持续监督转变,强调预防性工具与动态监管手段的结合。
监管执行的技术与法律挑战
将高层次传统监管原则适配到加密资产领域,面临若干复杂问题:
– 定义与边界问题:如何在去中心化协议、自治组织(DAO)与跨链桥中界定可监管的“企业主体”?责任主体不清会影响执法效果;
– 数据可得性与监测能力:链上数据海量且多样,监管机构需建设链上监测、交易行为分析与智能合约审计能力,同时解决隐私加密与取证之间的张力;
– 跨境执法与管辖权:加密资产天然跨境,单一司法辖区难以全面监管;与他国在信息共享、资产冻结与跨境调查方面的合作框架需要细化;
– 与现有法律框架的衔接:消费者保护、公司法、破产法在应对加密资产特殊风险时存在空白或适用困难,尤其是破产程序中链上资产归属与优先权问题;
– 技术依赖的系统性风险:智能合约漏洞、预言机操纵、跨链桥失效可能导致快速放大损失,监管对试验行为的容忍度与风险控制路径需明晰。
针对上述挑战,监管者需在规则制定中嵌入可执行性测试、分阶段实施和监管技术(RegTech)投入。
跨国合作:路径与博弈
英美跨大西洋工作组与FSB的同行评审显示,英国希望在全球监管协调中发挥桥梁作用。实现有效合作可沿以下路径推进:
– 制定互认的许可与合规基线,减少重复合规成本;
– 建立快速信息共享与紧急应对机制,例如跨境资产冻结与事件协查通道;
– 在稳定币、托管与市场基础设施标准上推动互操作规则,降低系统性溢出风险;
– 就DeFi与DAO治理模型展开原则性指导,推动制定可行的责任归属与审计标准。
同时,监管协调并非无摩擦。欧盟、美国和英国在市场准入、投资者保护和数据隐私等方面存在不同偏好,如何在保护本国利益与促进全球一致性间取得平衡,将考验监管智慧。
对行业的短中长期影响与应对策略
短期影响(1年内)
– 合规成本上升:许可申请、治理重构、技术审计将增加运营成本;
– 市场集中度可能提高:小型或无合规准备的参与者或被淘汰或转向灰色市场;
– 投资者信心受两极化影响:合规平台可能获益,而不透明平台面临流动性压力。
中期影响(1–3年)
– 服务与产品重构:更多产品将引入清晰的风险标签、适配性评估与保险机制;
– 技术服务催生新市场:合规律师、审计、保险与Proof-of-Reserves第三方服务需求增长;
– 创新模式向合规导向演进:以合规为内核的DeFi中间层、受监管的合成资产与受限自治协议可能出现。
长期影响(3年以上)
– 英国有望成为合规创新中心:若监管稳健且执行透明,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人才;
– 市场秩序改善:系统性事件减少,投资者保护机制成熟后,机构参与度提高,市场流动性与深度提升。
企业应对策略包括:尽早进行法规适应性评估、构建合规与技术双链路能力、提升治理透明度、与监管保持持续沟通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针对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的建议
对监管者
– 推行分阶段实施,先对高风险业务设明确要求,再逐步扩大适用范围;
– 投资监管科技,建立链上监测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处置效率;
– 明确DeFi与DAO的监管边界,制定最低可执行的合规模块(如托管替代方案、行为规范模板);
– 建立快速跨境协作机制与执法通道,提升应对跨境事件的速度与可行性;
– 保留监管沙箱与创新支持政策,降低合规过渡期对创新项目的打击。
对市场参与者
– 优先补强治理与内部控制,董事会层面需具备技术与合规能力;
– 完善运营韧性与第三方风险管理,包括托管商、云服务与审计机构;
– 产品设计中嵌入消费者保护机制,透明披露风险并实施适宜性评估;
– 建立事故响应与披露流程,定期进行技术与合规演练;
– 主动参与监管咨询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可预见性并推动行业共同规则。
结语
CP25/25代表英国在加密资产监管上从“局部治理”向“整体治理”跨越的一步,将治理、运营韧性与消费者保护置于核心位置。以国际标准为基石的思路,既能提升监管一致性,也为英国争取成为全球监管样板创造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规则的可执行性、监管与市场的协同进化,以及在保护与创新之间找到恰当的制度平衡。监管不是要扼杀创新,而是为创新建立可持续的土壤;企业的任务则是用更高的合规与治理标准把握这一波长期机遇。
資料來源:
[1] www.ashurst.com
[2] www.fca.org.uk
[5] www.compliancecorylated.com
[6] www.regulatoryandcompliance.com
[7] www.fca.org.u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