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 CFTC Promise More Cooperation
引言:从对抗到协同的转折点,监管新格局正在成形 近年来,数字资产与加密货币的快速扩张推动了监管体系的“重构”,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之间的“地盘之争”逐步转向协同共赢的方向。2025年9月,两大监管机构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宣布深化跨部门合作,明确在受监管交易所交易的“某些现货加密资产产品”上开展协同监管、规则统一与创新试点。这一举措不仅释放出监管层面的信号,也为市场参与者、创新企业与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确定性与发展空间。以下分析在梳理背景、解读要点、评估影响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监管落地的可操作性判断与策略性建议。 一、背景与必要性:跨域协作的必要性与政策基础 市场结构与监管边界的天然冲突 – 证券与期货的边界在数字资产领域呈现模糊化趋势,导致监管资源错配、合规成本攀升,并引发市场参与方在合规路径、披露要求、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 以往的“地盘之争”不仅抑制了创新的速度,也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政策环境的演进与方向性指引 – 白宫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在年初发布的报告为跨机构协作提供了政策方向与优先事项,强调通过协同放宽重叠监管带来的摩擦、提升监管透明度,确保创新落地在美国本土。 –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资产监管正在走向更加均衡与前瞻性的发展路径,跨机构协调被视作提升市场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市场现实与竞争力的考量 – 数字资产市场是一个高度全球化与24/7运作的生态系统。单一机构的局部规则很难覆盖跨境交易、跨市场套利与跨资产组合的复杂性。 – 协作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监管语言,降低跨境合规成本,提升美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二、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与解读 监管协调与规则统一 – 两机构承诺推动监管规则的协调,目标在于减少重复监管、避免监管套利、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 这意味着在未来,市场参与者在同一资产类别下将面对更为一致的披露、合规与风险管理要求,降低跨市场操作成本。 扩大交易时间与全球化交易节奏 – 提出考虑延长部分资产类别的交易时间,以匹配全球24/7的市场节奏,兼顾投资者权益保护。 – 这一举措可能推动交易所、清算所和托管机构在运营、风控与技术层面进行深度协同,以确保跨时区交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创新产品监管框架的探索 – 重点关注事件合约(预测市场)与永续合约等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框架,强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风险控制。 – 对事件合约的监管将涉及信息准确性、市场操纵防范、数据来源的可信度等要素;对永续合约则需关注杠杆、流动性、资金费率机制及清算稳定性。 联合圆桌会议的制度设计 – 计划于2025年9月29日召开联合圆桌会议,邀请市场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共同讨论监管协调的优先事项与具体举措。 – 通过公开聆听与多方对话,提升治理透明度、确保政策设计贴近市场实际需求。 三、监管合作的意义与潜在影响 提升监管确定性与市场透明度 – 统一的监管边界与协同执法机制,有助于降低合规成本、避免监管真空与套利空间,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 – 规则的清晰化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清算机构及托管方等参与方在风控、资本配置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稳定的预期。 促进金融科技与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 – 在明确边界的前提下,允许创新产品的试点与监管沙箱式探索,有助于推动市场参与者在合规框架内进行产品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 对事件合约、永续合约等新型衍生品的监管探索,将为DeFi、结构性金融工具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创造条件。 吸引国际资本与提升全球竞争力 – 稳定、清晰且前瞻性的监管环境能够吸引海外创新企业回流或设立歼场,提升美国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 与国际规则的对接与对齐,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制度性摩擦,提升跨境资本流动性。…